党的建设
PARTY BUILDING
“传承延安精神 筑牢信仰之基”党史学习教育培训心得
发布时间 : 2021-04-25
作者 : 甘露
分享 :
0

 4月16日至18日,根据南阳中联党委的安排,我赴延安参加了为期3天的党史学习教育培训活动。从1935年到1948年,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领导和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坚固基石,党在延安铸造的抗大精神、整风精神、南泥湾精神、白求恩精神、张思德精神等,是延安精神的基础和体现。

16日上午,高雅琴教授为我们带来《延安十三年》为主题的党课。她从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历经两万五千里长征落脚陕北延安吴起镇开始讲述,至1948年3月23日毛泽东率中共中央、人民解放军总指挥部东渡黄河登上高家塔渡口结束。

延安造就了一个革命思想。延安的十三年革命斗争,召开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党的七大,第一次产生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第一次把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成为党的指导思想和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

延安造就了三种革命财富。当时共产党领导下的延安创造并留给我们后人最宝贵的东西,就是人才、精神和物质财富。党中央和红军到达陕北"立足"以后,一方面成立边区政府进行土改,一方面开办各类学校。财政和生活问题,前期靠向当地百姓买粮、向友好国军借粮和外部援助,抗战以后主要依靠民国政府的经费和外援;后期国共合作破裂以后,民国政府断供边区经费,这才倒逼延安开展了广泛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大生产运动。这为党的革命事业打下坚实物质基础。

16日下午,我们来到抗大纪念馆并进行了现场实地学习,大家坐在小马扎上听老师授课,感受抗大的学习的方式。在这里,让我感受到了抗大精神,就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抗大为什么全国闻名、全世界闻名,就是因为比较其他的军事学校最革命最进步,最能为民族解放而斗争,到延安参观的人们,所以十分注意去看抗大,我想不外这个道理。

然后,我们又参观了延安新闻纪念馆,这是全国唯一一所以新闻为主体的纪念馆,它建在清凉山上,将山上的实景与展览馆建在一起。延安新闻纪念馆成立于1986年,展馆内分为四个展厅,陈列大量珍贵历史照片、文献和图表资料,运用场景复原、景像合成等技术,配合以声、光、电等现代化高科技展示手段,生动地再现了延安时期新中国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历程和辉煌业绩。

17日,我们来到下习近平总书记七年的知青生活所在地——梁家河。梁家河是陕北一个偏远的黄土高坡,干旱少雨,民风朴素,属于贫穷落后的山区。

梁家河山多地少,乡亲们经常吃糠面馍,挖野菜,遇到旱季粮食绝收,多数人还要跑出去讨饭吃。打坝造田可以增加土地,提高粮食产量。当时没有大型机械全靠人工,习近平身先士卒带领大家积极投入到工程中,一天下来,手上全是泡。

如今的梁家河山绿了,水清了,天蓝了,退耕还林了,居民已整体搬迁了,梁家河原址也恢复原貌了,成立了乡村文化旅游公司,成为干部党员的教育基地、红色旅游基地。习近平为梁家河带来了福音,梁家河也磨砺了习近平,成就了年轻时的习近平。

17日下午又来到延安纪念馆,第三天上午到了杨家坪,看到了杨家坪早晨的太阳以及七大旧址。然后,我们又参观了枣园。午饭后,又驱车到达南泥湾,学习了南泥湾精神。

短短3天的时间,给我感触很多。回想工作,我所在的商混经营部要利用骨料、水泥等一体化经营的优势,成就产业链的效益最大化。通过加大镇平市场投入力度,优化人力资源和资源配置,做好直销业务;通过调研和探索新的模式,开展新兴的合作方式。同时,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努力做好降本增效工作。

延安行虽然结束了,在这里,我们学习到了老一辈们的成功经验和优良传统,领悟到了党的方针,坚定了党的信念,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增强了凝聚力、吸引力和向心力。以史鉴今,治党治国,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希望有机会还能参加这样有意义的学习。

撰稿: